当世界篮坛都在"抄近道",我们却在坚持"原生态"?
昨晚看完中国男篮在世界杯预选赛的又一场失利,朋友圈炸开了锅。老同学张强——这个从初中就痴迷篮球的资深球迷——发了条动态:"男篮不规划球员就是傻!"配图是日本队混血球员八村垒的暴扣瞬间。这条动态获得了上百个赞,也让我陷入思考。
"看看隔壁日本队,归化了白人中锋霍金森,混血球员八村垒和渡边雄太在NBA打主力。我们还在用20年前那套青训体系,这不是固步自封是什么?"
■ 数据不会说谎:归化球员已成国际趋势
- 2023年男篮世界杯32强中,28支球队拥有归化球员
- 亚洲前四名球队(日本、菲律宾、黎巴嫩、伊朗)均配备归化球员
- 欧洲劲旅西班牙队归化了美国后卫洛伦佐·布朗
记得去年在马尼拉看亚冠联赛,菲律宾球迷举着"Welcome Clarkson!"的标语欢呼雀跃。克拉克森这个NBA最佳第六人级别的球员,靠着母亲的血缘关系为菲律宾效力。反观我们的CBA联赛,外援政策年年变,却始终不敢迈出归化这一步。
球迷声音:
"我支持归化林书豪!他有华人血统,中文流利,还能带动年轻球员。"——北京首钢球迷小王
"与其花大钱请短期外援,不如归化一个能打十年的核心。"——广东宏远球迷老李
■ 那些被我们错过的机会
2019年世界杯前,曾有经纪人向篮协推荐刚获得中国国籍的NBA球员安德森(李凯尔),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三年后,当这位208cm的锋线大将穿着美国队服在国际赛场大杀四方时,不知道决策者们作何感想。
■ 不归化≠爱国,可能是固步自封
总有人说"靠归化球员拿成绩不光彩",但现代体育本就是全球化竞争。法国足球队靠非洲裔球员夺冠,美国男篮梦之队半数球员有国际背景。在保持青训体系的同时,适当引进归化球员提升即战力,何乐而不为?
写完这些文字,手机弹出推送:日本男篮战胜德国晋级世界杯八强。我关上屏幕,耳边又响起张强那句话:"男篮不规划球员,真的是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