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罚单的讨论再度掀起热议:FIBA在北京时间8月26日凌晨公布的处罚被广泛解读为“偏轻”还是“偏重”的声音并存。官方决定对美洲杯冲突事件中的两支球队分别予以严重的纪律处置:多米尼加四人被禁赛、阿根廷三人被禁赛,各自还被罚款共计2万瑞士法郎(约合2.5万美元)。具体来说,多米尼加8号大卫-琼斯-加西亚被禁赛两场,其余35号、1号、12号三名队友各禁赛一场;阿根廷方面,18号贡萨洛-布雷桑被禁赛两场,另外1号与22号两名队友各禁赛一场。同时,阿根廷主帅普里吉奥尼被罚款2000瑞士法郎(约合2500美元)。
赛事发生的背景与回放并行展开:在昨天的一场美洲杯小组赛里,阿根廷以83-84不敌多米尼加,赛后两队爆发大规模斗殴。这一幕并非突然,二者之间的恩怨可追溯至2023年世界杯预选赛阶段,当时多米尼加以79-75险胜阿根廷,将后者挡在世界杯门槛之外。如今在美洲杯再次相遇,赛后现场并未如同旁观者期望的和解场景,反而演变成拳脚相向的混乱。多方信息指向阿根廷球员涉及种族歧视的指控,使事件的性质更加复杂。
在冲突焦点中,最为激烈的对抗来自于多米尼加8号球员大卫-琼斯-加西亚。他在场上冲锋在前,屡次挥拳,成为冲撞的核心人物。出生于2001年11月24日的他,身高1米92,臂展达到2米左右。今夏的NBA夏季联赛里,他的表现同样耀眼:场均22分、6个篮板、3.8次助攻,三分命中率高达52.9%,因此获得夏季联赛最佳阵容一阵的入选。夏季联赛结束后,圣安东尼奥马刺队曾为他打开双向合同的机会。
展开全文
多米尼加方面在事件后公开发表道歉:大卫-琼斯-加西亚表示“有一名阿根廷球员攻击了我,我的队友也遭遇种族歧视辱骂。但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向全球球迷、国际篮联、马刺队及阿根廷人民致歉。”这份道歉试图安抚公众情绪,却难以抹去舆论场上的分歧声浪。
不少球迷对国际篮联的处罚力度提出质疑,认为十几人参与斗殴,最终只有七人被禁赛,且最高禁赛也不过两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中国篮球协会在同一时间段对U21国家队辽宁对山东的冲突给出重罚:四名球员禁赛三年,八名球员禁赛八场,这一对比成为舆论讨论的一个焦点,促使人们反思不同联盟在处理跨国冲突时的尺度与标准。
美洲杯的结构也在本次报道中被明确梳理:12支球队分成三个小组,A组的美国、巴西、乌拉圭、巴哈马被视为最具竞争力的一组;B组包含巴拿马、委内瑞拉、加拿大与波多黎各;C组则汇聚多米尼加、尼加拉瓜、阿根廷和哥伦比亚。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和加拿大都没有派出主力出战。小组赛阶段,多米尼加两战全胜,提前锁定小组第一并晋级八强;阿根廷则在1胜1负的起步后,以84-83险胜哥伦比亚,凭借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淘汰赛。
这场比赛的关键时刻发生在最后2.9秒:阿根廷落后1分,费尔南德斯出手压哨三分被干扰,队友布鲁西诺在底线完成空接压哨绝杀,帮助阿根廷以微弱优势逆转,保住了晋级希望。斯科拉退役后,阿根廷男篮陷入新老交替的阶段,后继人才的缺乏成为长期困扰;南美霸主的光环似乎在逐步褪色,尽管赛场上仍不乏像唐斯、艾顿、希尔德等 NBA 球星,但他们并未参与本届美洲杯。
综合来看,关于今天FIBA开出的罚单,很多人持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处以两队合计四名球员禁赛、以及主帅罚款的组合,已达到震慑效果;也有声音认为惩罚力度不足,不足以遏制未来的场上冲突。无论立场如何,这次事件无疑再次暴露出跨国比赛在情绪管理、纪律执行以及赛场后续影响方面的复杂性。你怎么看这次处罚的力度,是偏轻还是偏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