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顶流”青睐有加!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缘何与自行车赛结下不解之缘?

6月22日-27日,2025 年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选拔赛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拉开帷幕。这场集竞技体育、城市景观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赛事,不仅是车轮与赛道的对话,更是一座城市向世界递出的文明名片。

400余名骑手从起点迸发,15个竞赛项目、全国52 支代表队的豪华阵容,勾勒出中国公路自行车运动的全景图——成年组的巅峰对决彰显竞技体育的硬核实力,U23与青年组的激烈角逐则孕育着未来的希望。从个人计时赛的风驰电掣,到混合团体赛的策略博弈,每一道车轮印记都在鄂尔多斯的大地上书写着运动精神的新篇章。

0 1

为何是鄂尔多斯伊金霍洛?

解码一座城的办赛哲学

再次相遇的默契:从承办者到合伙人

翻开伊金霍洛的赛事日历,2024年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暨全国青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巴黎奥运会选拔赛的成功举办早已埋下伏笔。这里的赛道堪称 "硬件教科书":双向十车道、90米宽的公路,为高速竞技提供了安全保障;而全域医疗保障网的搭建,则彰显着“运动员至上”的前瞻思维。

更值得关注的是城市与赛事的深层互动。2025年鄂尔多斯计划举办的 40 项精品赛事中,12 项国家级赛事构成 "顶流矩阵"。

从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青少年赛到全国老年人乒乓球锦标赛,全年龄段的参与体系印证着当地的办赛初心:不是打造一次性的 "赛事秀场",而是构建全民健身的 "生态闭环"。这种将体育基因融入城市肌理的长期主义,正是全国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再度落户的关键密码。

参赛者说:在风景里骑行,于细节处见真章

来自天津队的00后选手赵晴不吝对举办城市的喜爱:"这里非常美丽,到处是蓝天白云,骑行的心情也很美丽!"

中国华兴洲际队的领队、前环法车手莱昂内尔·马利在赛后采访中难掩兴奋:“我去年就带队来这里参赛了,这里赛道非常宽敞,骑行氛围浓厚,欧洲必须向这里学习。”

这些真实的声音,折射出伊金霍洛对 "以赛会友" 的深刻理解——顶级赛事的竞争力,既在赛道的平整度,更在人文关怀的细腻度。

一条赛道的文明叙事:当文旅资源禀赋遇见城市智慧

赛事组委会别出心裁地将成吉思汗陵的历史厚重、城市的现代气息与草原湿地的生态之美融入赛道设计,让选手在挑战体能极限的同时,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巡礼。

以今年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到成吉思汗陵的循环赛段为例,从地图上粗略观察会发现经过不下6个风光各异的大小景点。伊金霍洛旗以其壮美的草原景观、独特的丘陵地貌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赛事提供了极具挑战性和观赏性的赛道。

02

冲向亚洲的号角:

当草原小城成为国际赛场

当亚洲自行车联合会主席阿玛吉特・辛格・吉尔宣布 2027 年第 46 届亚洲公路自行车锦标赛落户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时,这个消息早已超越体育赛事本身——这是中国首次承办亚洲最高级别之一的自行车赛。

回溯赛事史,从20世纪60年代创立至今,亚锦赛始终是奥运资格的重要战场。而伊金霍洛的申办方案之所以打动评委,正在于其独特的 "文明叙事":这里的赛道不仅丈量距离,更丈量着对世界的开放度。

正如吉尔所说:"这里不仅有世界级的赛道和设施,更将四千年的历史脉络注入赛事灵魂,这将成为亚洲自行车运动史上的里程碑。"

站在成吉思汗陵的观景台远眺,2027年亚锦赛近在眼前。当骑行的风再次掠过草原,带走的是竞技的硝烟,留下的是一座城市与体育精神的永恒契约——这里不仅是成绩的见证者,更是人类共同价值的传播者。这,或许就是体育赋予城市最珍贵的礼物。

记者/闫升 麻志强(伊金霍洛旗融媒体中心)

审核/吴永丽

监制/弓春伟 王玉甫

部分来源/中国公路自行车联赛、伊金霍洛发布等